【熱門話題】什麼是穩定幣?
- Date : 2025-07-17
- Amira

2025穩定幣:全球監管浪潮與市場格局解析
近來穩定幣成為加密貨幣世界的熱點話題,無論是美國參議院通過的《天才法案》,還是香港、歐盟、新加坡、英國、韓國等地紛紛推出的監管草案,都顯示出全球對穩定幣的高度重視。本文將帶你快速梳理穩定幣的基本概念、市場現狀、各國監管態度與背後的深層次原因,幫助你全面理解這場混沌卻充滿機遇的金融革命。
什麼是穩定幣?與比特幣有何不同?
穩定幣是一種建立在區塊鏈上的加密貨幣,與比特幣、以太坊同屬數位資產,但最大的區別在於「穩定」。多數穩定幣與美元1:1掛鉤,透過美元儲備來維持價格穩定。舉例來說,目前市值最大的是泰達幣(USDT),由泰達公司發行。用戶可以用一美元換取一個USDT,泰達公司同時保證隨時以一美元回購,從而實現價格穩定。
這種模式類似早期美聯儲以黃金支持美元的做法,穩定幣背後有100%美元儲備作為擔保。截至目前,USDT的發行量超過1,400億美元,儲備資產則達到約1,490億美元,充分保障了其穩定性。
當然,除了這種中心化的法幣擔保型穩定幣,市場上也存在去中心化抵押型及算法維持型穩定幣,但這兩類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。
穩定幣的市場格局與盈利模式
目前穩定幣市場中,USDT占約60%,由Circle發行的USDC占約24%。這兩者均屬於由公司擔保發行的中心化穩定幣,也是各國監管立法的主要目標。
穩定幣發行公司利潤驚人,例如泰達去年利潤高達130億美元,員工人均利潤超過一億美元。這些公司主要透過將用戶存入的美元資金投資於短期國債、隔夜逆回購等低風險資產,賺取利息差。以泰達為例,假設年利率4%,1,500億美元的發行規模可帶來約60億美元的年利息收入。
Circle則依賴與交易所合作,分配超過10億美元利息給交易所,交易所再用補貼方式吸引用戶,形成類似信用卡激勵的利益鏈條。
穩定幣的三大核心優勢與應用場景
穩定幣擁有便捷、私密與穩定三大特點,使其成為理想的交易貨幣:
√便捷:跨境匯款速度快,費用低,無需銀行中介,幾分鐘即可完成交易,遠優於傳統跨境匯款高達5%以上的手續費和數天延遲。
√私密:交易雙方身份可隱匿為區塊鏈上的帳戶名,類似遊戲世界的遊戲幣交易,雖然帳本公開,但用戶真實身份不易被直接識別。
√穩定:價格與美元掛鉤,避免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的問題,提升了支付和交易的可靠性。
這三點使得穩定幣在多個領域受到青睞:
√黑市交易:穩定幣彌補了比特幣價格波動的缺陷,成為地下經濟和非法交易的熱門工具。
√跨境支付:目前月交易量約500億美元,且以20%-30%的速度快速增長,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亞馬遜、沃爾瑪、京東等傳統巨頭搶先布局。
√高通脹國家的替代貨幣:如阿根廷、尼日利亞、巴西、土耳其等國,由於本幣貶值和嚴格的外匯管制,民眾大量使用穩定幣進行日常交易,部分國家甚至開始試點合法化穩定幣支付。
全球監管趨勢:從寬鬆到嚴格的政策博弈
隨著穩定幣市場規模快速擴張,全球各國紛紛推出監管法案。以美國為例,2024年6月參議院高票通過了《天才法案》(GENIUS),該法案內容簡潔,重點包括:
√穩定幣發行企業需取得政府牌照,確定監管機構與責任。
√要求100%高質量儲備資產支持,禁止將儲備資產再抵押,儲備優先償付穩定幣持有者。
√加強風險管控、信息披露和反洗錢措施。
這些要求類似銀行監管,但對儲備資產的要求更為嚴格,因為穩定幣本質上是發行貨幣。美國監管的核心目標是規範市場,提升合規性,避免過去頻繁出現的崩盤與詐騙事件。
其他地區如香港、歐盟、新加坡也相繼推出相似監管框架。香港採取「沙盒」試點模式,首批牌照發給京東、原幣創新及渣打銀行為主的聯盟,並積極推動港元及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發展。歐盟則以MiCA法案規範市場,限制穩定幣支付利息等行為,態度較為保守。
美國推動穩定幣的三大戰略目的
√維護美元霸權:穩定幣大多與美元掛鉤,推廣穩定幣即是推廣美元使用,尤其在非美元國家使用美元穩定幣,實質加強美元國際地位。
√增加美債需求:穩定幣背後的儲備資產多為美國短期國債,帶來大量資金流入美債市場,2024年穩定幣發行機構成為全球第七大美債買家。
√搶占加密貨幣話語權:面對全球加密貨幣快速發展,美國積極立法規範,避免在全球加密金融新賽道中落後,保持領先地位。
當然,川普家族發行自家加密貨幣與穩定幣,也引發不少關注與爭議,但整體來看,美國政府推動穩定幣立法更多是出於國家戰略考量。
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的態度與布局
中國大陸依然嚴格禁止加密貨幣交易,主推數字人民幣,但與穩定幣有所區別。香港則積極推動穩定幣及離岸人民幣穩定幣試點,並推出跨境支付通路,促進與內地資金流通,成為亞洲穩定幣發展重鎮。
新加坡、阿聯酋等地也屬於積極開放態度,吸引全球加密企業落地經營。韓國則從嚴監管轉向謹慎接受,近期推出《數字資產基本法案》,允許發行韓元穩定幣。
穩定幣與「真實世界資產」的結合
穩定幣是區塊鏈上「真實世界資產」(RWA, Real World Assets)數字化的一部分。RWA指將現實資產如房地產、企業債券、知識產權等映射到區塊鏈上,實現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的交易。
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今年3月與Securitize合作,推出29億美元規模的鏈上美元貨幣基金BUIDL,利用穩定幣進行投資和回報分配,標誌著主流金融機構積極介入區塊鏈金融。
例如中國的螞蟻集團也在香港沙盒項目中推動充電樁、光伏等RWA項目,利用區塊鏈融資和投資,展示了穩定幣在金融創新中的巨大潛力。
穩定幣的未來挑戰與金融生態的變革
穩定幣的崛起帶來了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。銀行和支付機構面臨金融脫媒的壓力,因為穩定幣跳過了中介,直接在用戶間流通。儘管監管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100%儲備,理論上資金仍在銀行體系,但銀行的靈活資金和放貸能力將受到影響,這可能削弱央行透過銀行體系調控貨幣政策的效力。
另外,穩定幣如何進行利率調控、信貸規模管理,成為監管機構尚未明確的難題。各國多採取禁止或嚴格限制穩定幣支付利息的政策,試圖避免金融風險蔓延。
結語:穩定幣的混沌戰場與未來展望
穩定幣不僅是技術創新,更是全球金融、貨幣、政治多重力量博弈的焦點。它引發了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、私營企業與政府監管、穩定與創新之間的激烈碰撞。雖然風險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,但各國積極擁抱穩定幣的態度,讓人對這場數字金融革命充滿期待。
未來的Web3世界會如何發展,穩定幣又將如何顛覆我們對貨幣和支付的認知,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探索。
回上一頁